保险诈骗罪司法解释

律师解答
律师
海口律师网资质认证
2024-06-23 04:05:10 回答了该问题

律师回答

保险诈骗罪司法解释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指以编造、故意损毁财产等手段,获取保险理赔金或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具体行为包括故意制造虚假事故、伪造证据、提供虚假资料等手段,目的在于获得不当利益。对于构成保险诈骗罪的行为,一般要求具备故意、主观上的故意骗取保险金的目的,以及客观上的虚假、损害保险公司利益的手段。司法解释对保险诈骗的认定标准以及量刑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以维护保险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的;

(二)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的原因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的;

(三)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律取保险金的;

(四)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

(五)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  取保险金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第一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   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

第二百八十七条 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

最佳答案
相关问题 精选回答 推荐法律